策划人语
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当前,消费内容日趋丰富多元,文化消费日渐从选项变为必需。回首历史,我们拥有一座文化富矿;立足当下,现代文明正在催生新的文化内涵,城市化进程波澜壮阔,新的城市精神在重塑。如何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的数量与质量、艺术如何为社会服务、美术如何改善城市的精神品味、文化扶贫如何助力脱贫攻坚等,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并将其作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李国伟是永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建议,大力推动围棋文化走出去。图为李国伟介绍利用永子制作的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江文耀摄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1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同期,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收入与消费的变化,推动消费内容日趋丰富多元,文化消费日渐从选项变为必需。因而,挖掘文化资源,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供给,放诸当前,可提振消费;放诸长远,将构筑文化自信的基石。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公共文化的话题,献计献策。
安徽省潜山市的“王河舒席”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探索推进“非遗经济”助力脱贫攻坚。图为5月21日,工人在对编织完成的舒席进行修整。新华社发 周牧摄
文化遗产是一座富矿
我国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十三五”期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计划。国家文化公园代表着国家形象,体现优秀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保护意识,蕴涵着国家的历史起源、民族精神与国家价值观。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的提案,建议将境内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列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对象。他说,丝绸之路作为曾经影响世界文明发展的文化形态,是由中国不同时代的国家力量所主导,或由中国与欧亚其他国家和民族共同参与建构的文化成就。它跨越洲界、国界,在我国境内路线最长、内涵最为深厚,包含了大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构成了古代中国连接世界的大动脉,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当前,陆上丝绸之路的部分内容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海上丝绸之路也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贺云翺认为,将丝绸之路作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有助于强化“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根脉”和“灵魂”,彰显“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的引领和传播作用。因而,他建议,摸清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资源情况,深入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
传统文化遗产亟待进一步挖掘,近现代以来产生的文化遗产也是贺云翺关注的领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缔造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工业文化遗产。在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在另一份提案中,贺云翺提出,加强我国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工业是强国之本”,贺云翺说。当前,与工业遗产相关的国字号博物馆、展览馆主要有中国工业博物馆(沈阳)、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地方的主要有重庆工业博物馆、柳州工业博物馆、衡阳工业博物馆等60余家;另外还有专门类工业博物馆40余家。但这些工业遗产类场馆仅占全国场馆总数的2%左右。截至2019年,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涉及广义工业文化遗产的有190多项目,占总数的3.7%。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2017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也连续三年公布了《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贺云翺研究发现,近年来,展现中国百年工业文明及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的大量工业产品、机械、建筑等及其相关的生存环境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消失,造成了工业文化遗产资源的大量流失。为此,他建议展开工业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认定、研究工作,摸清全国尚存的工业文化遗产家底,建立工业文化遗产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三级目录体系。逐步建立体系完善、门类齐全的各级各类工业文化遗产项目及博物馆(展览馆)体系,增强全社会的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意识。发挥工业遗产在工业文化及科学教育、公共文化建设、工业遗产与旅游融合、工业设计、文创产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红色记忆是鲜活文化史
历史文化和工业文化遗产,为公共文化供给提供了富矿。
红色文化也是公共文化供给领域的必要内容,它记录了鲜活历史,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说,红色资源是最珍贵、最鲜活的教材。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并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在新时代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兴建红色博物馆热潮,但吉平发现,由于缺少基本的指导性规则标准,建设红色博物馆、展示馆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亟需理清的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指导性规范标准,以确保红色博物馆、展示馆建设的健康发展。
吉平说,要注重彰显地区特色,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博物馆、展示馆展陈设计应紧扣当时当地的历史、党史来策划设计,不能以虚拟的、跨时空的,甚至是生拉硬拽的方式策划展陈方案。要把博物馆打造成集真实文物、史料、教育为一体,能够深刻展示红色文化并独具地域特色的多功能场馆,通过这个平台,让红色文化博物馆成为当地对外宣传的普及窗口,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和独具特色的红色名片。
吉平还指出,要正确区分革命文物陈列品与老旧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的区别。红色文化遗物主要应该是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遗物,应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因而,要严格区别民俗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不同性质,不能把同时代“老旧的”等同于红色的,应认真加以区别,正确遴选。严禁“传说”,更不应跟风炒作,一哄而上,要树立严谨科学的办馆理念,用真实的革命历史文物讲好红色故事,讴歌时代精神。
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过去的几年,我们在扶贫助贫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样,越来越多的实践和经验也证明,必须对传统的‘灌水式’‘输血式’扶贫模式进行更为科学的更新换代,在精准调研的基础上探寻更为精细化、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扶贫思路与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卢禹舜如是说。
今年两会期间,卢禹舜带来了《加强美术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提案,建议深入生活艺术扶“智”助力脱贫攻坚。
卢禹舜认为,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文化扶贫也是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落后状态,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障。其中,美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和表达中国文化精神的最形象、最有审美感染力的载体,作为最广泛地与群众生活交集,与科技、产业互动的艺术形式以及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最重要的视觉表达方式,既有条件也理应以更加适应贫困地区实际、更加贴近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样有效的形式,更好地发挥美术在“扶志”“扶智”“种文化”“助审美”“培根”“铸魂”方面的审美认识和教育功能,更好地强化“文化+”“艺术+”或“+文化”“+艺术”的增值效果,为贫困地区物质和文化的双重脱贫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或支持。
卢禹舜建议,激发和鼓励艺术家深入贫困地区,创作出反映时代生活与变迁,表达人民心声与精神的作品;鼓励跨学校、跨社团、跨机构地联合开展贫困地区教育或培训项目,使贫困地区逐渐增强“造血”功能;同时,依托、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或民间文化资源,参考我国城镇化建设及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等建设目标,联合相关专家和设计团队,研发行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案。
注重扶贫攻坚中的文化力量,卢禹舜与全国政协委员范迪安的思路不谋而合。范迪安说,对乡村来说,既要从物质形态角度对乡土建筑进行保护、研究和改造,更要把乡村建筑的文化根脉保留下来、挖掘出来,变成今天我们走进乡村可以感知的一种文化存在,这是艺术学府应有的文化意识和要做的事。实践说明:美术和美术教育,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任务面前是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美术教育应该和我们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城乡文化建设特别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
在范迪安看来,美术教育在培育乡村艺术人才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同时,走进乡村、走进贫困地区,用艺术知识和才华服务脱贫攻坚。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变成他们看得见的美丽图画。这些作品摆在乡村的壁面上不仅能感动村民,对游客来说也是艺术创作的“独一份”。
2020-09-04
2020-07-31
2020-09-03
2020-07-31
2020-09-04
2020-09-03
2020-09-04
2020-09-03
2020-08-31
2020-08-31
2020-09-03
2020-09-03
2020-08-31
2020-09-04
2020-09-03
2020-08-31
2020-09-04
2020-08-10
2020-08-31
2020-09-03
2020-09-04
2020-07-31
2020-08-31
2020-08-31
2020-11-30
2020-08-31
2020-11-30
2020-11-30
2020-11-30
2020-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