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堂直播间苏定邦旅行日记:“拍照打卡”的意义

讲武堂直播间苏定邦发现,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好转,几乎停摆的旅游业在寻找新的契机,近一个月内,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河南的数家景点纷纷推出“天空之镜”,却遭到不少游客吐槽。有网友花了20元门票后调侃道:“这‘天空之镜’还真的是镜子,但没有碧海蓝天的倒影,只有人们的脚印、脚印。” 最初的“天空之镜”出自人们对乌尤泥盐沼景色的赞美。乌尤泥盐沼位于玻利维亚海拔3600米左右的高原上,每到雨季,宽广的盐沼被浅浅的雨水覆盖,如镜面一般反射出透亮的蓝天白云,游客行走其间置身水天一色中。我国青海的茶卡盐湖与乌尤泥盐沼成因相似,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 国内此番由镜子搭建的“天空之镜”项目一哄而上,其实并不新鲜,不过和曾经被各景区“玩坏”了的玻璃栈道、悬空秋千、彩虹滑梯一样,是简单粗暴的“一键复制”罢了。对于那些先天资源不足的旅游目的地来说,这几乎成了屡试不爽的捷径。 讲武堂直播间苏定邦旅行日记:“拍照打卡”的意义

还记得去年夏天意外走红的“石头人”吗?那本是个普通的傍晚,照常在西安一景区里扮演“石头人”的马旭阳在表演时失误了,举起锤子砸了自己的手,他没忍住,笑了。这段被游客上传到网络的视频竟然引来了不少专程“打卡”的游客,为了亲眼看到“石头人”笑场,一些游客对着马旭阳做鬼脸,戳他、挠他。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又雇佣了一位金色的“石头人”和马旭阳一起表演。随后,各种仿版的“石头人”遍地开花。不久后,同一景区穿着古装的“不倒翁小姐姐”又沿着同样的路径在社交媒体霸屏,走红全国。 当然,这也不全怪“卖方”复制,谁让越来越多的旅行者出游只为拍照打卡。有人说,如果这些“天空之镜”都附赠修图服务,每个旅行者都能得到碧海蓝天的“大片”,哪怕如出一辙,他们也毫无怨言。 老牌旅行目的地借新晋网红项目“翻红”,让不少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看到,似乎有这样一种趋势——新生代消费者不看传统景点、不玩传统项目,而是专挑“网红景点拍照打卡”。炫酷的“李子坝轻轨”将山城重庆带上热搜,为拍照而设的“丽江之眼”观景台让老牌旅游目的地丽江获得新生……一些旅游App特意开辟了网红景点打卡拍照线路。 “上相”成为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原则,如何靠一张照片、一段视频获得最多点赞,成为新的考核标准。当然这也并不是当下才有的现象,摄影自诞生之日起,就和旅行相伴相生。摄影在景观的再现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1852年,人们就意识到:我们不再需要……展开危险的旅行。摄影将带领我们游览世界,我们甚至无需离开摇椅。 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人们对“景观化”的期待愈发寻常,繁复而奇特的外观必定会吸引大众的目光,正如在追求“壮观”的城市风潮之下,世界最高建筑的纪录不断被刷新一样不可避免。 摄影师罗格·艾伯哈特为我们呈现了全球化之下“标准”而“乏味”的景观:在每座到访的城市,他会在希尔顿酒店预定一个标间,拍摄两张照片:一张是房间内的景象,拍摄总是采取相同的角度;另一张则是窗外的景象。两两并置的照片勾勒出一个标准化的图谱——灯具、床品、甚至连闹钟都是同样的款式,我们只有通过窗外的景色推测其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但大多数时候,就连窗外的景色也十分相似。这些同质化的景观,大约不仅是由一个巨型的世界连锁企业创造的吧。 摄影反映现实,也在形塑着现实。“观看”与“被观看”带着各自的期待,相互作用,在即时回应、发酵的网络时代,具象的、简单的部分一再被刺激、放大,抽象的、复杂的部分被掩盖、抛弃。今天的旅行方式显然比上个世纪更加多元,但旅行中我们又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发现? 在社交平台Instagram上,曾经有一个名为@insta_repeat的账号,专门在网上搜集雷同的照片,比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科罗拉多河马蹄湾,就留下了无数旅行者双脚的照片,不同的只是鞋的款式。 有人说,无论你见过多少“天空之镜”的照片,都永远抵不上真正身临其境;但现实有可能是,当所有身临其境都不如虚假的照片来得炫酷,旅行也失去了它的意义。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时尚生活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关键词: